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,是一类高效安全、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,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,具有触杀、胃毒和内吸活性。主要用于水稻、蔬菜、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、叶蝉、蓟马、飞虱等半翅目、鞘翅目、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,具有高效、广谱、用量少、毒性低、药效持效期长、对作物无药害、使用安全、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,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,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。其结构新颖、特殊,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,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。
1. 基本信息
中文名:噻虫胺
英文名:Clothianidin
化学类别:新烟碱类杀虫剂
作用机理: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(nAChR),导致神经传导受阻,害虫麻痹死亡。
2. 防治对象
主要害虫:蚜虫、飞虱、蓟马、叶蝉、粉虱、金针虫(幼虫)、蛴螬(地下害虫)。
次要害虫:跳甲、象甲、潜叶蛾(部分种类)。
3. 适用作物
大田作物: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。
蔬菜:黄瓜、番茄、辣椒、茄子。
果树:苹果、柑橘、葡萄。
经济作物:棉花、油菜、甘蔗。
4. 作用特点
强内吸性:可通过根、茎、叶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各部位。
长效保护:持效期长,尤其适合种子处理和土壤施用。
低哺乳动物毒性(但对蜜蜂高毒)。
5. 使用方法
种子处理:拌种或种衣剂(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刺吸式害虫)。
土壤处理:颗粒剂撒施或灌根。
叶面喷雾:用于快速灭杀成虫和若虫。
6. 注意事项
对蜜蜂高毒:禁止在花期或蜂场附近使用。
抗性风险:需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(如拟除虫菊酯类)。
环境残留:部分国家限制使用(如欧盟2018年禁止户外施用)。
7. 常见复配药剂
噻虫·咯菌腈(种子处理)
噻虫·高效氯氟氰菊酯(扩大杀虫谱)
噻虫·噻唑膦(防治线虫+地下害虫)
1. 主要防治害虫(刺吸式口器害虫)
蚜虫类:麦蚜、棉蚜、桃蚜、菜蚜等
飞虱类:褐飞虱、白背飞虱、灰飞虱(水稻主要害虫)
蓟马类:瓜蓟马、花蓟马、烟蓟马
叶蝉类:黑尾叶蝉、小绿叶蝉(危害茶叶、果树)
粉虱类:烟粉虱、温室白粉虱
2. 地下害虫(土壤/种子处理)
金针虫(幼虫)
蛴螬(金龟子幼虫)
蝼蛄
3. 次要防治对象
跳甲(黄曲条跳甲等)
象甲(如梨象甲)
潜叶蛾(柑橘潜叶蛾等)
4. 适用作物
粮食作物:水稻、小麦、玉米
蔬菜:黄瓜、番茄、辣椒、马铃薯
果树:苹果、柑橘、葡萄
经济作物:棉花、油菜、甘蔗、茶叶
5. 作用特点
✔ 内吸性强:可通过根、茎、叶吸收并传导至全株
✔ 持效期长:尤其适合种子处理和土壤施用
✔ 对刺吸式害虫高效,但对鳞翅目害虫(如棉铃虫)效果有限
6. 注意事项
⚠ 对蜜蜂剧毒,禁止在开花期使用
⚠ 部分害虫已产生抗药性,建议轮换用药
⚠ 欧盟等地区限制户外使用,需遵守当地法规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{gird-item}
{/gird-item}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
如果发现内容错误或不足可
点击留言本站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